close


在跳古典印度舞的時候,很多學生在問我有關印度教的問題,因為這是我們所陌生的東西,其實我覺得任何宗教都一樣,出發點都是一樣的,所以在這裡先簡單介紹與分享給大家....

神靈觀念和神學世界觀基本上是發揮奧義書的梵我同一思想,把「梵」認作為世界的主宰,把世界萬物和個人靈魂的「我」說成是梵的顯現,把諸神視為梵的具體化或人格化形式。不過,各個印度教思想家的具體說法並不完全相同。商羯羅提出「不二一元論」,認為現實世界是「摩耶」( Maya,幻現 )而非真實,只有作為個體靈魂的「我」和作為宇宙靈魂的「梵」才是同一不二的真實存在。

羅摩奴闍 (西元1017-1127年) 的「限制不二論」則有所不同。他認為神、世界和我皆為真實,神、世界和我與作為最高存在的梵,在屬性上既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異的方面。梵即是神,神是梵的人格化,其化身便是印度教崇奉的主神毗濕奴。大體上,印度教吸收了佛教關於法身佛、化身佛的觀念,把印度人敬拜的眾多神靈和民間傳說的英雄人物都說成是梵或神的化身,不過是用許多神靈之名來稱奉那難以捉摸的最高神──「梵」而已。這是因為梵是世界的本體,遍在於全世界一切事物之中,可以顯示為任何事物,表現為任何形態。

印度教把絕對本體的梵具體化,人格化為三位一體的三位大神:1.梵天:宇宙的創造神;2.毗濕奴:宇宙的保護神;3.濕婆:宇宙的破壞神。三大神都是一元之世界本體的梵所作的三種不同的顯現。

 

梵天神(也就是俗稱的四面佛)的形像有時是一個英俊的成年人,有時又是個白胡子老人。他身有四頭,坐騎一隻白天鵝。梵天被認為是世間萬物的創造者,關於他的傳說很多。據說他的妻子薩拉斯瓦蒂是司掌教育與文化的女神,就是從他的大拇指上生出來的。梵天有兒子十多個,都不是他妻子所生,而是他自己生出來的。隨後他兒子的兒子們一代接一代生出了世界萬千生靈。梵天創造世界後,大地動搖不已,他命蛇神在地下支撐,世界纔算平穩。

 



                   (梵天神圖)


毗濕奴神手持法螺貝,光環、棍棒與蓮花,座騎是一隻稱為加爾達的大鳥。千頭的舍沙龍(或稱阿南塔龍)將其掩蔽。他的肚臍上長了一株蓮花,梵天神(亦為三大主神之一)由此而生,創造新世界。

傳說曾下凡拯救人類21次,他的化身各種各樣,有人間英雄、野豬、龜和矮人等等。其中最有名的化身是《羅摩衍那》裡的羅摩和《摩訶婆羅多》中的奎師那。羅摩大戰十首惡魔羅波那已成為印度的經典故事。奎師那因為長得黑,因而也叫黑天。他幼時當過牧童,吹得一手好笛子,活潑好動,經常穿梭在姑娘堆中,是有名的風流之神。他和牧女拉達的愛情廣受印度人傳頌。

                (毗濕奴神化身羅摩圖)

 濕婆神的形像十分可怕,他頭長三隻眼,頸繞眼鏡蛇,四隻手分拿三叉戟、手鼓、水罐和念珠,坐騎一頭白牛,頭頂一彎新月。濕婆能降魔伏妖,額上第三隻眼的神火威力無窮,曾把印度教中的愛神燒成灰燼,因而印度教中的愛神有“無形”之稱。濕婆神善舞,傳說他創造了剛、柔舞蹈兩種,是人間舞蹈的開端,所以,印度人也奉他為舞神。

 


                   (濕婆神圖)

梵天神被認為是世界萬物的創造主。在古代印度的神靈世界中是至高無上的。但因梵天作為創造之主,不僅創造諸神,而且也創造魔鬼和災難,而且他在創造世界之後已經盡了他的天職,梵天在三位一體神中地位越來越低,信奉者越來越少。現在的印度崇祀他的廟宇只剩下一座了(就在聖城Pushkar=>真想在去一次說....)。
 

 

 



 

而毗濕奴神和濕婆神的權威則大增。他們的信奉者各奉毗濕奴和濕婆為最高神,從而形成印度教中兩大主要教派:毗濕奴派和濕婆派(加上性力派,即為印度教三大派)。這兩位大神又從各自的信奉者那裏獲得更多的神性和稱號。

印度的婆羅門教有嚴格的種姓制度,即人分為從高貴到低賤的四個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各種姓間界限分明,不通婚,不往來,不變更。印度教還有形形色色的教律,諸如:重男輕女、寡婦不能再嫁、已婚婦女不能在大庭廣眾下拋頭露面以及童婚等等。

印度教的經典主要是四部吠陀,此外還有作為吠檀哲學來源的《奧義書》和《森林書》、歷史文獻《往世書》、兩大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以及《薄伽梵歌》和一些宗教聖人傳記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夏卡緹融合印度舞 的頭像
    夏卡緹融合印度舞

    夏卡緹融合印度舞團~美麗的印度舞蹈與文化

    夏卡緹融合印度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