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我發現部落風格的舞蹈,更強調其舞蹈的精神和內在能量,在我看來是頗具美學、歷史和哲學的文化藝術層次的舞蹈,有別於一般肚皮舞,它似乎不在意觀眾的喜好或是娛樂效果,也不會有很多的shimmy動作,也沒有刻意誇張舞蹈設計動作,而是憑感覺即興自然的。在部族裡頭跳舞通常是為了家庭或族裡有慶祝、喜事、大病初癒、哀悼等等,真實而呈現生活,常常會是一群婦女集合圍著營火舞動的獨特形式。

經典的部落風格和肚皮舞華麗的美學風格是背道而馳的,採用更多大自然樸實元素的東西,棉布、自然纖維、麻繩、貝殼、羽毛、刺繡、鏡子等常是五顏六色的多層次裝飾的混搭,或充分使用頭巾、頭花、硬幣和響鈴、大塊項鏈、鐲子和其他首飾,甚至在臉部晝上圖騰就是很標準的部落裝扮。柔美的色彩、露出大腿、緊配件、太過閃亮的裝飾和緞料織品是不適合使用在部落的服裝造型上,而他們所重視的是感覺和內在深度,過於華麗反而失去了自然的原味。

部落舞蹈更強調移動的區隔與精確的美感,像更多身體的延展和手部動作來表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意境。而現在最知名的就應屬於ATS(American tribal style),知名的舞蹈家Rachel Brice。 她結合了瑜珈和肚皮舞及部落特殊移動的步法(光步法可能就可以研究很久了),其肚皮的波動所蘊藏的力量,令人咋舌,肌肉的移動,宛如曼妙的蛇般,是黑暗中的光芒,而軀體只是靈魂的廟宇,隨著原始的音樂一起舞動,部族藝術原始的簡約時尚美學,相信您也一定會跟我一樣愛上tribalbellydance。
Rachelbrice的網站:
http://www.rachelbrice.com/frameset.html
備註:之前舞團的公演,博得好評的一首是以台灣民族部落雅美族(yami)的精神來編舞,以台灣原住民的精神結合肚皮舞,是台灣第一首原住民部落肚皮舞,主要是說明婦女以甩髮頌神,甩髮時有如浪濤波動,意為禱祝外出漁獵的家人能由大自然神靈護佑引領,平安歸鄉之意。